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十四五”规划已经圆满完成,“十五五”规划已经制定。这次重要的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治理创造的“双奇迹”和战略决策不断为世界注入宝贵信心,为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世界期待东方巨轮破浪前行,开启新航程,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继续成为稳定之锚。稳定进取:“毫不犹豫地做你的事”。高铁来来往往、线路交织、自动驾驶是趋势……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中国平均每天将有超过3亿人次出行,这两种商品的消费预计都会增加,就像服务一样。本次美国形势清楚地表明,“十四五”时期中国释放了内需潜力,增强了发展韧性。 2025年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一辆车穿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二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一久供图。环顾世界,保护主义抬头,威权政治乌云密布,多个地区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存在,全球经济在停滞风险中苦苦寻找方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国家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在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为中国经济稳步前进指明了道路。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的稀缺资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17%,专注于自身经营,为世界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将继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年均增长5.5%。中国工业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一系列辉煌数字彰显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世界有利”说。印尼Indowo投资媒体公司首席运营官亨德罗·维博沃表示,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之所以实现经济发展、保持稳定,正是得益于“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到底”的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十五五”期间部分省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科学制定和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 (Abdul Aziz Shabani) 表示,独特的优势之一是中国发展的特点是注重保持战略科学规划和政策连续性。 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摩都”号驶入上海吴淞口国际客运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丁婷供图 “十四五”期间,中国首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10名。研究和实验开发总投入居世界第二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并开始运营,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开始正常运行,全球首次无人样品返回月球背面展现了创新力量。人形机器人迭代,人工智能模型完善,装机量新能源发电量持续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呈现大趋势。 2025年6月17日,仿人机器人“天宫2.0”在北京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迎来参观者。 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供图:准确把握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正驶向新方向。从2023年首次提出新产能,到“十五五”期间强调“要把发展因地制宜的新产能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生产力发展,不断激发新动力、催生新优势、开辟新空间。这不仅会增强我们的国家实力也帮助其他国家拥抱数字化、绿色未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开辟新可能。 10月9日,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巴伊亚正式下线。巴西总统卢拉在仪式上表示,比亚迪已将该场地改建成新的汽车生产工厂,为巴西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巴西带来更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这是2025年7月1日在巴西巴伊亚比亚迪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卢西奥·塔波拉摄) 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巴赫蒂古洛娃表示,中国推动伙伴国家降低绿色技术成本,不断拓展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基础设施和交通走廊。中国的一系列规划已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参考努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稳定和进步的关键因素。”开放合作:“我们坚定不移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10月13日,C航线首艘货轮抵达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英国中欧北极快运。这是冰上丝绸之路的最新好消息。面对威胁贸易畅通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快、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新渠道将为优化全球供应链、促进地区开放合作增添稳定性。 2025年10月13日,中欧北极快运航线首艘货船停靠英国费利克斯托港。新华社 李莹 摄 即使面对贸易摩擦、分裂与脱节、孤立与排斥,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的康庄大道。 “中国扩张的决心高水平开放不变。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这体现了中国分享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雄心和责任。” 合作前景可期、稳定,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稳定锚”。 2025年7月2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南港码头,一队新能源汽车驶向一艘装卸货船。新华网摄s Agency 杨有增 “让我们把中国的大市场变成世界的大机遇。” “十四五”期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由贸易协定。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取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七届。海南自由贸易港计划于今年年底关闭并投入运营……中国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迪尔认为,“中国机遇”不仅是抓住巨大机遇,也是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共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机遇。 “合作无论大小,真诚终有果”10月初,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登上首趟列车,对中方合作表示衷心感谢。在拉丁美洲,从欧亚大陆到非洲,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20多个专门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田地,并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港口、桥梁、发电厂和工业园区。中国采取的举措就是为了实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社会搭建新平台”的初衷。经济学”。国际学者土耳其学者Suay Nihan Acherkalon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来深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方式、道路和数字网络,促进经济发展、贸易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这是联合国合作组织峰会主总部的外观。上海2025,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2025年8月30日新华社孙凡跃 图: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峰会在天津举行,“上合力量”助力世界开放合作。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再次扩员,迎来又一个新正式成员:阿尔及利亚。当总书记习近平4月在上海视察新开发银行时指出,该银行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兴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全球南方的集体崛起是一个明显的象征一个世纪的深刻变革。南非经济学家贾塔法兹瓦·鲁吉夫表示,在一些国家不断削弱南北合作机制的情况下,中国将采取措施强化多边平台,成为推动全球互利合作的重要力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中国作为南方国家的天然成员举办了首次国际会议。中国—中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宣布支持南方合作八项举措,设立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扩大对欠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在现代化道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国家掉队”。公司始终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化”“中国能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成功。”从改革步伐到发展足迹,从治理到复苏之路,中国积极向世界分享发展经验,用中国治理为各国共同现代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大国责任:“以博大的胸怀思考人类命运” “大国应有大国作为,应有大国担当”。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中国始终践行正义,用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凝聚共识,成为全球治理的稳定源泉。面对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方面不断完善中国方案,系统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这是2023年12月1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拍摄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建造的阿布基尔集装箱码头。新华社(中国港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图)《全球发展倡议》系统阐释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为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安全倡议不仅关注解决实际的人类安全问题问题的解决,还在于寻找世界和平的长期解决方案。全球文明倡议旨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多样性、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等核心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和国际认同。全球治理倡议深刻回答了当代全球治理的问题:谁应该治理、我们应该如何治理、我们应该为谁治理?全球四大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形成以发展促繁荣、以安全保稳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促正义的有机整体。新时代的中国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回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始终将自身发展定位在世界发展大坐标系中,践行坚定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深化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网络,动员广泛力量应对事态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在困难时期,我们要坚守和平共处的初心,坚定互利合作的信念,坚持按照历史进步的逻辑前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国之志,在于不为这为那所扰,不为风浪所冲。从中国方案到国际协议,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仅为全球治理提供理念指引,也以实际行动为动荡的世界带来稳定和确定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新为人类。五年来,中国引领“银砖大行动”高质量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成员最多的组织。作为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中国团结发展中国家,代表南方国家的声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发展。从宣布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到宣布新的国家贡献目标,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的热心活动家和推动者。五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进展。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携手构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中非关系总体境界已提升为中非共同体与新时代未来常见的野牛发生了冲突。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了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对于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中国和太平洋岛国来说,构建命运共同体正呈现出新的基调,范围不断拓展,理念不断充实,实践不断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共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中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秉持公正立场,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引领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合作,为欧亚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年来世界变化加速评级。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克服疏离和冲突,以开放的心态思考人类的命运。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始终以全球精神同世界各国合作,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准备好了。 文字记者:乔继红、杜静、 赵岩海报设计:常清潭 统筹:孙浩、徐超、张远、王雨轩、赵露露